专题七(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课程标准要求: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苏联的工业化之路,分析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探讨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得失。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2、过程与方法:联系中国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史实,比较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异同点。围绕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特点、作用、严重的弊端以及影响等展开讨论,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历史问题。阅读斯大林的一些文章、农业集体化情况等相关历史材料,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失误的分析,认识到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坚定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得失的探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或表现(经济)教学难点:从斯大林模式中吸取什么教训?四、教学导入: 问题:列宁逝世后,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如何变化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板书课题)(一) 社会主义工业化1.工业化的必要性投影以下材料材料一 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 1928 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材料二 为了保证国家继续发展,必须采取新的、强有力的措施,因此,为了使国家不再成为一个农业国家,为了使国家不再从国外进口小到铅笔、大到飞机等商品,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材料三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人们有时问:不能稍微放慢速度,延缓进展吗?不,不能,……恰恰相反,必须竭力和尽可能加快速度。……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回答:你认为苏联为什么要实现工业化?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1(设计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工业化之前的苏联经济与西方经济的比较并不清楚,因此需要提供更加丰富、详实的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工业化之必要性,进而使他们认识工业化到底改变了什么。) 2.巨大成就 展示一组图片“捷报频传” 1913—1937 年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