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中学 2014 高中地理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案一、课堂教学设计(一)专题复习设计理念及依据知识范围必修模块(必修 1-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必修 2-2.1 城市的空间结构)、选修模块(城乡规划) 学科指导意见能从地理角度对身边的现实问题(公路的选线与聚落的选址)作出正确的解释、评价。因地、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复习课现状教师讲授知识多、高考题解题技巧多,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空间少、探究解题过程时间少。设计理念利用情境教学法,贯彻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实施策略教学设计中,注重对相关教材知识的整合与情境的创设,教学中关注学生即时表现,注意课堂的动态生成,尤其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二)专题复习定位目标定位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某一地区山区、平原聚落分布和形态图的分析,归纳出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2、通过观察某地区彩色的地形景观图学会分析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分布和形态特征,了解影响交通线路选线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建立聚落及其影响因素知识网络结构。能具体分析某聚落的成因与发展分析。4、通过对2008 海南高考试题的讨论探究。学会具体分析交通选线原因并能够进行规范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和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地理中的生活。关心地理时事热点,培养爱家爱国珍爱生命的情感。6、培养学生用可持续的观点看待身边的地理事件与地理事物。学情定位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这部分知识在高一学过已经一年多了,聚落与交通虽然学生很熟悉,但是学生知识不系统不严密不科学。2、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还没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更弱。重点难点1、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2、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影响交通选线的因素。(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教学方法1.图表分析法:2.情境教学法; 3.设问导疑探究法:设问导疑法可引1导学生多思考,增强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问题的意识。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图表分析。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增强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2.学习中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增强读图、析图能力及综合分析与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