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 4::3.1.1 两角和与差【学习目标】1.能根据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其它两角和差公式;2.会对公式进行简单应用.【重点难点】1.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2. 难点:会利用两角和与差公式进行简单应用.【学法指导】1. 采用联想转化、整体代换的数学思想进行公式推导;2. 两角和与差公式记忆可以采用简化公式的方法.【知识链接】 我们在第一章三角函数中经常遇见单角的正弦值、余弦值,那么若已知,呢?能利用的正弦、余弦值来表示吗?正确吗?【学习过程】阅读课本第 124 页到 129 页的内容,尝试回答以下问题:第一部分:根据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其它公式(A 级)问题 1:由向量的数量积我们可以推导出,其中为任意角时都成立.你能尝试由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吗?= = (B 级)问题 2:前面诱导公式中我们学过,能否根据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 = (B 级)问题 3:能否根据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差的正弦公式? = 第二部分:两角和差公式的简单应用知识点一:公式的正用1A1.利用和(差)角公式,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3);B2.已知为第二象限角,,求的值.B3.已知是第三象限角,求的值.B4.证明:(尝试多种方法).小结: 知识点二:公式的逆用A5.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2(3)= ;(4)= ;(5)= ;B6.化简:= ;B7.已知,是第三象限角,求的值.C8.求的值.小结: 【课堂小结】1.知识小结:32.方法小结:【当堂检测】B1.已知,且,求 的值.【课后反思】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存在的疑惑是 思维的有序性和表述的条理性是三角变换的基本要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