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方面的毛病毕业论文要有正确的立意,还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就是说论文不仅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还要做到“言之有序〞。 任何事物的开展,都有它的规律性。论文的结构也有规律性,这就是论证所遵循的“序〞。 遵循了“序〞,论文在布局谋篇上就会更完整,结构就会更严谨。论文的结构安排,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和支配下,把各个论证局部严谨周密地组织起来,分清主次轻重,做到层次清楚,详略疏密有致。 毕业论文在结构上存在的毛病,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结构不完整、不平衡一般毕业论文大致上可以分成三个局部:开始列有小序对全文的概括,使读者有个全面的了解,或者鲜亮地提出问题,领挈全文;然后,便分层展开论述,在总论点领辖下各分论点依次铺开,深化分析问题,这是论文的主体;最后是结论局部,依据论述的需要确定结尾的长短和详略,这就使论文浑然一体,布局完整。有的文章缺少某一重要局部,如无头(绪)或无尾(结论),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如有的论文,开头没有说明课题的来源或讨论目的、意义,也不交代调查的手段和方法,一上来就列举大量事实和数据,让人觉得“没头没脑〞。有的文章结尾处没有明确的结论,没有个人的观点和见解,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评论。 有的论文该详细的不详细,该简略的却过于冗长;对中心论点的论证不充分,而对其它分论点却津津乐道。这样,论文的结论就不平衡了。 二、结论松散,缺乏条理一般来说,文章采纳的根本推理形式,决定着文章的内在结构形式。例如,一篇文章主要是探讨某一事物产生的原因,反映在结构上,必定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局部,或者是结果推及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断结果,缺一不可。 文章要有层次,有条理。假如在写作中,材料的安排不当,就会使层次不清楚、条理不清楚。 事物之间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的材料之间也有各种不同的关系,例如,平行关系、递进关系、接续关系、对立关系等。总之,理清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结构中表达出来,文章的眉目就清楚了。 而有的文章内容上拼拼凑凑,论文层次既不遵循各局部内在逻辑顺序,也不符合作者和读者的认识规律。作者心中缺乏总体布局,写作时信马由缉,任笔端自由驰骋,因而出现前后不衔接,甚至前后重复、前后矛盾,或颠三倒四,东拉西扯,上下两段明显地割裂开来,缺少自然的过渡,使人感到突冗、生硬,意思不连贯。 有的论文分段太长,甚至一连好几页也不分段,显得层次不明,看起来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