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一中高二数学文理科集体备课论课说课稿(第七周)课题:等差数列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二数学(上)第三章第 2 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我将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法与学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和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一、教学内容的分析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1)教材分析从教学大纲和教材看:本节教材先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最后根据这个公式去进行有关计算。由此可见本安排 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应用能力。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知识层面看:学生对数列已有初步的认识,对方程、函数、数学公式的运用已有一定的基础,对方程、函数思想的体会也逐渐深刻。从学生素质层面看:从高一新生入学开始,我就很注意学生自主探究习惯的养成。现阶段我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而且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鉴于上述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1) 教学目标我们认为本节课应该以三维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为主。知识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等差数列的函数特征;能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相应的一些问题。能力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从特殊入手,研究对象的性质,再逐步扩大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通过阶梯性的强化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重点难点重 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通项公式的推导与应用。难 点:(1)对等差数列中“等差”特点的理解; (2)对等差数列函数特征的理解; (3)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所以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这节课的又一个难点。)同时,由于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比较陌生,为分散难点我把用数列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放在了下节课。二、教法和学法的选择1.教法 ⑴ 启发式、讨论式: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2.学法 引导学生联想、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3.教学手段 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投影和计算机来辅助教学.目的是充分发挥其快捷、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