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湖北省浠水县团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4专题《烛之武退秦师》学案三 苏教版必修3

湖北省浠水县团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4专题《烛之武退秦师》学案三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1/4
湖北省浠水县团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4专题《烛之武退秦师》学案三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2/4
湖北省浠水县团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4专题《烛之武退秦师》学案三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3/4
湖北省浠水县团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 4 专题《烛之武退秦师》学案三 苏教版必修 3【学习目标】1、疏通文句,积累识记重要的文言语法知识和重点实词与虚词。2、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3、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翻译法,探究法。阅读第四段:1、解释加点词语: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微( )夫人( )之力不及( )此。因( )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 );失其所与( ),不知( );以( )乱易( )整,不武( )。吾其( )还也。”亦去( )之( )。 2、翻译重点句子:3、理解文段大意:本段内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问题探究:1、烛之武为什么能三言两语退秦师?其游说妙在何处?(1)以“利”巧攻心理。提示:春秋无义战。所有的战争出发点为“利”。烛之武正是抓住“利”在做文章。晋国围攻郑国,本来不关秦国的事,秦国所以出兵,一是公元前 632 年的城濮之战,秦晋同属于一个军事集团的,他们之间有盟约关系,二是秦穆公想借此捞一把,以扩大自己的势力。两个原因中,第二个原因是主要的,烛之武看准了这一点,紧紧抓住了秦穆公的这一心理,单刀直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作为郑国的子民,先讲自己国家的处境“既知亡矣”,隐含意思是说郑国灭亡是既定的事实,所以也无法考虑郑国的利益了,但郑国的土地最后被秦国还是晋国得到呢?这还是个未知数。烛之武从这点做文章,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不仅消除了秦穆公的戒心,还赢得秦穆公的好感;“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过让步假设推理出不攻郑的好处,以利益来引诱秦伯,让秦穆公动心;“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希望秦穆公为了秦国的利益不受损害而放弃围攻郑国的计划,言辞恳切,从而坚定秦穆公与晋国毁约的决心。(2)以“害”巧析形势。郑亡后的情况如何呢?如果秦国得到了郑国的土地,“越国以鄙远”,是很难办到的,即使办到了,也是不好统治的;如果晋国得到了郑国的土地,“邻之厚,君之薄也”。一句话,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对秦国不但没有利益可言,反而因“邻之厚”而显得“君之薄”。二从发展来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以晋的贪得无厌,让秦穆公真正感到危险的存在,从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湖北省浠水县团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4专题《烛之武退秦师》学案三 苏教版必修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