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二中 2014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结束》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3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政策;战略防御计划;美国对苏联加强宣传攻势;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中导条约”;布什政府的对苏策略;戈尔巴乔夫的对内改革;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能力培养: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同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战后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下美苏的对峙与争夺,既是对和平的最大威胁,又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世界范围的稳定局势,并且在政治、思想等方面深深影响着两极格局解体之后的国际社会,特别为当今人类的发展、国际政治的走向提供了值得研究的经验好教训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说明了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解体的过程,并重点分析了整个战后美苏关系发展的历程对国际局势造成的影响及对国际关系发展带来的启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20 世纪 80 年代美苏关系;里根的“新遏制”政策;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难点:探究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影响及美苏关系发展历程的启示。教学要点 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1,里根的“新遏制”政策的背景与对策2,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背景与内容3,美苏缓和的表现二、冷战的结束1,美国布什政府对苏政策2,东欧剧变3,苏联解体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教学过程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1,里根的“新遏制”政策的背景与对策从美国方面的政策来看,1981 年上台并连任至 1988 年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对美苏关系及双方地位的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任期内,美国与苏联的关系表现为从强硬对抗到更多利用“缓和”局面使苏联自身发生转变的两个阶段。里根执政之初提 出了“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的“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在军事上提出“灵活反应战略”,目的是在美苏争夺中重新夺取军事优势,使美国具备同苏联打各种形式、规模的战争的能力。1983 年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目的是凭借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提高核威慑力量,造成对苏联技术和经济的压力,以技术竞争代替数量竞争,利用高科技拖垮苏联。此时,苏联则希望以国家首脑的高级会晤谋求双方关系的改善。但里根对此没有兴趣。恰在里根的第一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