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水龙吟》》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课时安排: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句对接。(选择部分即可) ①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③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④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夕》⑤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辛弃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高宗赵构,徽宗第九子,钦宗弟,本与皇位无缘,然而,靖康之变(1127,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中,赵宋宗室多被金兵掳去,否定了张浚“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市)定都。逃抵临安后,又为形势所逼,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金,后却又任用投降派秦桧为宰相,对金以求和为主,一味地屈膝妥协。更诬陷、冤杀了岳飞,以割地、纳贡、称臣的屈辱条件,与金朝订立了“绍兴和议”。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 年,他 21 岁的时候金国统治的北方全境汉族人民发起了反抗金国统治的起义,当时济南有一个叫耿京的人聚集了十多万人,给金国的残暴统治造成了很大威胁。他也集合了两千人响应,被耿京委以重任。他曾经追杀过叛逃的和尚义端,耿京于是很信任他。第二年去杭州和南宋统治者宋高宗赵构商量投奔宋朝的事情,回来的时候一个叛徒张安国杀害了耿京,他听说后率领着五十名骑兵冲入大营,在五万人中抓住了叛徒,而后带领着抗金义军万余人渡过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