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1、探讨用典的意义;2、指导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背景介绍: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了。从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后,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铅山等地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启用,但都不长。宋宁宗赵括即位后,当时蒙古已崛起,金日益衰败。宁宗妻韩氏的叔父韩侂胄企图通过伐金立一场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宋宁宗嘉泰四年( 1204)任辛弃疾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弃疾虽被起用,但他看到韩侂胄好大喜功,急躁冒进,妄图侥幸获胜,猎名固位,觉得终非自己同调,而韩侂胄对他也并非完全信任。所以他对当时的局势深感忧虑。这首词是作者于开禧元年 1205)66 岁时在镇江任上所做。辛弃疾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后来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之后他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怨而死。二、解题: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借古讽今。三、整体感知: 1.听示范朗读。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英雄业绩)金戈铁马 (精锐部队)·元嘉草草· (草率)赢得仓皇北顾· (落得)(回头望)可堪回首· (不堪,哪堪)1寻常巷陌 (普通)英雄无觅 (寻找)四、全词分析:这首词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就是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对照注释、材料分组讨论)明确: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1.上片用了孙权、刘义隆典。孙权其人: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