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力的合成 教案一、教学目标 1.利用实验归纳法,得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并能初步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2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二、重点与难点分析 通过探索性实验,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三、教学器材 教师用器材: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器、钩码(12 个)、细线若干、弹簧秤(3 只)、橡皮筋(3条)、方木板(l 块)、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2 个)、投影(1 套)、微机(l 套)、三角板(2 个)。 学生用器材 30 套,每套包括:方木板(l 块)、弹簧秤(2 个)、橡皮筋(1 条)、8 开白纸(l张)、50cm 细线(l 根)、图钉(1 个)、有刻度的三角板(2 个)、记号笔(l 支)、大铁夹(l 个)。四、主要教学过程 l.引入教学 「复习与提问」 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二力的合成。 提问:已知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风、F。的大小分别为 ZN、3N,如果民、F。的方向相同,那以它们的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沿什么方向? 引导回答:SN,方向与民、F。的方向相同。 进一步提问:如果民、F。的方向相反,那么它们的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沿什么方向? (IN,方向与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板书)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与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两个因素有关。并讲述这就是初中所学的“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投影 1)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两位同学沿不同方向共同用力提住一袋上石,解放军战士一人也能提住同一袋上石。 (演示 1) 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 M 点,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只、F 共同作用,将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 O 点;如果我们只用一个力,也可以将橡皮筋的另一瑞拉到 O 点。如图 1、图 2 所示。 一个力 F 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几、F。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 F 就叫做那两个力几 、F 的合力,而那两个力几、F 就叫这个力 F 的分力。求见、尼两个力的合力 F,也叫做 Th 力的合成。如图 3 所示。 与初中的二力合成不同的是,凤、F 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角度。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板书:1.5 力的合成) [过渡〕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跟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两个因素有关。那么,(板书)互用心 爱心 专心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跟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