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第三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学习目标】继续研读文章的 10—18 段,理解文言文中实词、虚词以及特殊文言句式。预习案1.检查背诵。2.提问上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以及句子的含义。3. 指出特殊句式。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学习建议】1.请同学们用 10 分钟时间通读 10—18 段,结合注释尝试翻译。2.能初步理解文段的大意。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1.教师精讲课文,处理语法知识并分析课文。2.应该怎么样认识荆轲失败的原因?训练案在课上学习的基础上,找出词类活用现象以及特殊句式。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 24 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⑾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1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我的收获 (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知识拓展——特殊句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1、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⑴ 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