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教学重点】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一、独学指导(一).知识指导 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 内容政策的实施 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危机道路的初期探索 背景 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内容 评价(二).独立学习知识点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1、背景:新生苏俄政权处于非常时期(1)内忧:国内反动势力叛乱。(2)外患:协约国武装干涉。(3)经济:粮食奇缺,经济极端困难。2、目的:集中一切人力、物力战胜敌人,巩固新生政权3、主要内容(非常政策)(1)农业:实行 ,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2)工业: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3)产品分配:取消 ,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行 。(4)实行成年人 ,“不劳动者不得食”。4、评价:(1)积极:保证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消极: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其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知识点二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后国情⑴ 经济危机:a.原因:长期战争、自然灾害。 b.表现:生产下降、物品奇缺、饥饿死亡。⑵ 政治危机:a 起因:强化余粮收集制。 b.表现:农民不满、工人罢工、水兵叛乱。2、实施:(1)标志:1921 年俄共(布)十大的召开。(2)内容:a.农业:以固定的 代替 ,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b.工业:改变国企高度集中管理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实行 。 c.商业:允许商品买卖、 。 d.分配制度:实行 。13、评价⑴ 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和改善工农联盟,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⑵ 作用:a 经济上,调动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复苏,为工业化奠定基础。b 政治上,巩固工农联盟,捍卫苏维埃政权。c 是列宁根据俄国国情,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三).抛砖引玉抛出问题引出问题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大特征,分别如何体现的? ?2)从背景目的内容效果等方面,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3)评价新经济政策二、互学引导生生互学师生导学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大特征,分别如何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