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雨巷》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雨巷》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1/4
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雨巷》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4
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雨巷》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3/4
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雨巷》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 【学习目标】1.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提高鉴赏诗歌景、情关系的能力。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学会通过意象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分析《雨巷》中“丁香姑娘”这一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教学难点】分析《雨巷》中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课前预习案】【走进雨巷·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1924 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 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 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 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 30 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雨巷》最初发表在 1928 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2 写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 1927 年夏,时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诗人隐居江苏松江,感受到了“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雨巷》这首诗便反映了这种郁结在诗人心头的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的时代情绪。3 初读诗歌:整首诗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选出你最喜欢,最有共鸣的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徜徉雨巷·探究意象】【自主学习指导】认真阅读相关材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提示:平日学习、阅读中积累相关的文学知识;1装 订 线1.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2. 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我的困惑 2. 雨巷 诗中用了哪些字眼来描绘雨巷? 【走出雨巷·揣摩情感】1. 再读文本,理解《雨巷》的多元主旨:诗人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充分利用课下注释,读懂诗歌,准确把握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 22.《雨巷》是如何体现“三美”原则的?【布置作业】诗歌与青年人有着天然的联系。拿起你手中的笔,试着写一首诗表达一下自己丰富的情感,最好能使用某个意象。【资料链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心理,解读诗歌的多元主旨。学以致用,用美的语言来表达。3就像我们一提到月就会思乡,一提到红豆就会相思一样。丁香也是这样一个有着特定情感标志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就有不少涉及丁香,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的《浣溪沙》中的: “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此句更是将丁香和“雨中愁” 联系在一起了,使雨中的丁香更增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雨巷》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