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燕歌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 2.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3.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 4.树立正确的爱国精神。学习重点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 2.赏析艺术技巧。学习难点理解本诗复杂而深刻的主旨。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朗读、 点拨、 背诵学 习 过 程学习笔记(教学设计)【预习案(自主学习)】常识简介:一、唐代边塞诗 1.边塞诗派的产生 唐朝的边塞战争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 “玄宗之世,华夏、吐蕃、大食三大民族皆称强盛,中国欲保其腹心之关陇,不能不固守四镇,又不能不扼据小勃律,以制吐蕃,而继绝其与大食通援之道。当时国际之大势如此,则唐代之所以开拓西北,远征葱岭,实亦有其不容已之故,未可专咎时主之黩武开边也。”(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文人边塞生活的机遇和经历大大增加,由此促进了边塞诗创作的繁荣。此外,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2.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歌颂进取,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不满现实的情绪以及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抒发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描绘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3.边塞诗的主要艺术特点 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 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4.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1 从初唐“四杰”、陈子昂开始,边塞诗人逐渐增多,到了盛唐,遂成为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王之涣、崔颢、王翰等。二、高适及其边塞诗 1.高适的生平 高适(约 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渤海(今河北景县)人。早岁家贫,长期落拓失意。曾与李白、杜甫共游梁、宋间。直到 48 岁,才受人推荐,中“有道科”,被任命为封丘尉。不久弃官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安史之乱后,他反对分封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