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萱花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 11 课 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1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把握文本内容,提高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3.激情投入,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残酷罪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一、走近作者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轩,浙江杭县人,现代剧作家、电影艺术家。曾经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解放后曾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 ,1994 年,被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 ,并把小说《林家铺子》《祝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二、了解背景《包身工》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村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就大量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就是包身工产生的时代背景。三、文体知识本文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在我国兴起于五四运动以后,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性的通讯、特写、速写的总称。因为它是“报告”,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因此具有 ;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 ,并允许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因此具有 。它的特点是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报告文学更真实,更有震撼力,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更能引起人们“灵魂的震动”,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四、整体感知1.课文是从哪几个场景来描绘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的?它反映了包身工怎样的生活状态?2.《包身工》作于 1935 年,76 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读这篇文章,仍能感到深深的震撼。文章为什么会具有如此的震撼力?说说自己的看法。1课前预习学习目标一教材助读二预习自测三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词注音。蠕动( ) 呵欠( ) 拎( )裤子睡眼惺忪( )( ) 蹒跚( )( ) 弄堂( ) 褴褛( )( ) 游说( )荤腥( ) 胆怯( ) 契约( )提纲挈领( ) 度长絜大( ) 嘈杂( )执拗( ) 轧票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