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学制)科学二上 9 种大蒜 教案《种大蒜》教学设计【相关标准陈述与分析】《植物与环境》单元的内容隶属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生命世界领域的第 8 个大概念“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猎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这个大概念又细分为 3 个子概念(如图所示):其中 8.1“植物具有猎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这一概念根据学习进阶的理念在三个学段有不同的要求。1–2 年级的具体要求是“说出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教材分析】《植物与环境》单元主要指导孩子们通过亲自种养植物,结合生活经验,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科学方法,真实体验植物生长对水和阳光的需求,体会生命的意义,培育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认识到植物的生存和生长离不开环境,初步形成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认识。这一单元共有 3 课,《种大蒜》、《植物和阳光》、《植物和水》。《种大蒜》是本单元第 1 课,是单元的引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种大蒜的亲身体验,初步感知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分。后面两课则是对植物生长与阳光、水分的关系展开具体的讨论。 本课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纳谈话的方式引入话题。本课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种大蒜。首先是种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如何选种以及明确种大蒜的两种方法和步骤。然后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来种大蒜。第二部分:讨论分析。借助生活经验,小组里讨论“怎样做更有利于大蒜宝宝的生长?”,初步认识到大蒜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然后提供同一天种植的大蒜不同生长状况的案例,来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明确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和阳光。从而引发学生注意,种养大蒜时要适量浇水,适度光照,及时测量记录。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实际生活中,除了种大蒜,可以供孩子们种养观察的植物还有很多,为了体现讨论的多样性,鼓舞学生在种大蒜的同时也要种其他的植物,并认真观察,及时记录。以“种养小能手”评选活动,激发学生种养的兴趣与积极性。【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但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具体到本课的学习,表现为:知识储备: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植物对他们来说是很常见的。而且通过在一年级讨论土壤中的植物,孩子已经意识到有些植物生活在土壤中,与我们人类关系密切。有些学生家里可能种植过植物,有些在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