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 目的要求 1、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 3、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2、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教学设想 本文属于自读课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对比注释理解文意。 课时安排: 二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介绍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别的阶层,即“士”的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狞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其中收养门客名声的是四君,即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应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手。 二、解说文题,并指导学生了解原文大意。1、学生朗读课文,划出有疑难之处。2、老师读课文。 三、集中学习 1—4 节 1、学生对比注释看课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2、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3、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 第二课时 一、集中学习 5—12 节 1、学生对比注释看课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2、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3、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 二、难句解析 ①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所以……者”是固定句式,“……的原因”。“以”,“因为”的意思。全句译作:(我)赵胜自动地攀附贵国结为姻亲的原因,(是)因为(我认为)公子有高尚的德行,能够急人之难。 ② 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具”通“俱”,“告”后省略“之”,代侯生。“所以”表示“……的原因”。“秦军”前省略“于(跟,同)”。全句译作:见到侯生,把(自己)打算同秦军舍命的(这种)情况的原因都告诉了(侯生)。 ③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所以……者”是“用来……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