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 21 课 风筝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篇:七班级语文上册 第 21 课 风筝教案 新人教版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试验中学七班级语文上册 第 21 课 风筝(鲁迅) 教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品尝文章的语言,学会分析、理解文章中的重点,难点句子。 2、体会用词达意精确、形象地来描写人物在活动中的动作、神态特点。 3、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我”的思想感情的改变,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品尝文章语言,理解难句,对“精神的虐杀”的深刻理解。 2、把握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同学对放风筝的美妙感受的回忆。 简谈感受:你们喜爱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幻想和欢乐,是不是全部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欢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介绍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02 年赴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想以此转变国民精神。1918 年 5 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他 20 年月间续出版了《呼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 Q 正传》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杰作。1936 年 10 月 19 日病逝于上海。 《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该集收录了鲁迅 1924—1926 年所作的 23 篇散文诗,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 20年月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风筝》写于 1925 年 1 月 24 日,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剧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宠爱。 二、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 丫杈 yā chà 可鄙 kě bǐ • 虐杀 nüâ shā • 笑柄 xiào bǐng 瑟缩 sâ suō • 点缀 diǎn zhuì 宽恕kuān shù • 嫌恶 xián wù 什物 shí wù • 苦心孤诣 kǔ xīn gū yì 自学指导 〔一〕〔时间 6 分钟〕 朗读课文,思索以下问题。 1、概括故事。 要求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