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对于“学困生”的思索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我的内心还是有些受伤:我教授三、四年级的数学课,在这次考试中三年级有一个女生考了二十多分,四年级有两个学生数学成绩不足四十分。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深知自己有太多不足,把这令人心碎的成绩的缘由归咎于孩子,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次考试题目中肯,考察全面,而所有的数学知识甚至习题在课堂上都详尽地讲述过了,为什么还会有少的可怜的分数呢?而我又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呢?现在先回想一下这几个孩子平常的表现吧。 小丹是三年级的一个小女孩,瘦小的个子,她比班里大多数孩子小了一岁。她平常活泼爱动,与别的学生无异,但总与学生发生矛盾,上课迟到,有好几次甚至连数学书都忘在家里,班主任都会摇头叹息:这孩子估量连上学是来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呢。看着这个小不点无所事事的样子,我也很着急。 小睿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基础薄弱,基本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也常出错,平常不大爱说话。刚开学时,他似乎很怕老师,现在他和我已经熟悉了,很多时候他很同意和我分享他的故事,但是他的数学成绩依旧让我忧心不已。 小璇是四年级的一个小女生,上课时活泼好动,喜爱积极地举手发言,但每次提问到她,她总是答非所问、离题千里,或者干脆勾着头笑嘻嘻地说:老师,我还没想好……她的作业书写得很仔细,但常常错误百出,这是一个仔细好学却学不好的孩子,让老师很心疼。 我又该如何帮助他们呢?难道和很多老师一样,占用孩子的副课学习时间和大量休息时间,费尽心神、呕心沥血,一个一个地为这些学习困难的孩子补课吗?但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反而是不利的,而老师的精力亦是有限的。 我翻阅了很多资料,上网百度了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这方面的智慧结晶,又冥想思索良久,我想,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我要更加仔细充分的备课,突破好重难点。在掌控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想方设法让枯燥的数学理论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使孩子们同意学,乐于学。 其次,孩子们不同意学习,是因为没有体会到学习的欢乐,没有感触到学习成功的价值。而作为老师,更要培育孩子学习上的成就感,让孩子富有制造力的思考,体验成功学习、思考的欢乐,比如将作业难度降低;或者转变作业形式:写数学日记;画数学;读数学小故事;做与数学相关的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