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欧洲社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基督教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灭亡等历史史实。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样的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但后来为什么衰亡了?”等问题,逐步培育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欧洲早 1000 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优越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了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教学重点西欧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教学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法。可以利用课本导入框中的故事,点出在中世纪贵族、神甫对知识、文化的垄断,从而引出新课。2.讲解法。对查理·马特的改革,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城市的兴起等知识,老师需要进行系统的讲解。3.讨论法。在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时,老师可组织学生阅读“丕平献土”的小故事,并展开讨论:罗马教廷为什么会有这样高的地位?4.图片辅助法。课前老师可组织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信息,以增强知识的立体感。教具准备1.投影仪。2.教学挂图《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6 世纪初的法兰克王国》。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示例一]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导入框。公元 8 世纪,在法兰克南部的一个贸易集市上,两个苏格兰人不停地吆喝:“哎!哪一位需要知识,请到我这儿来取。”“喂,伙计,别只盯着商品,拿些知识吧。”逛集的人们出于好奇,纷纷聚拢过来。一位老汉盯着他们空无一物的双手,困惑地问:“知识是什么东西?它到底在哪里?”苏格兰人郑重地回答:“知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藏在我的胸中,比任何东西都值钱。”“哦!原来如此。它对我可一点用处都没有。”其他围观者发出一阵哄笑,随即四散离去。这就是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的一幅图景。当时的老百姓几乎目不识丁,甚至许多官吏都是文盲。在这片文化的荒漠中,只有教会的主教、神甫等神职人员属于“知识分子”,他们长期垄断着西欧封建社会的宗教、文化与教育。那么,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