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能力目标: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育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育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育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教学难点: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教学程序课前引导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继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生产力进展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我们今日所使用的电灯照明,电话都是在这次变革中被发明出来的,我们把这次变革叫做“第二次科技革命”。新课教学一、“电气时代”的到来提问:“家中或周围有哪些电气?它们有什么作用?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的?p124 小字部分。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工业重心:轻纺工业转向重工业,出现电气、化学、石油等。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电能转化成机械能。19 世纪 70 年代,电力作为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取代蒸汽,进入“电气时代”。请问,电力在产领域中的作用?(自由发挥)二、“发明大王”爱迪生学生阅读本目,想一想:讲: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和利用了哪两种新能源?2)在电力进展方面,有哪些新的发明和新的机器问世?3)哪位科学家的新发现为电能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4)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爱迪生说:“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6)从爱迪生的事迹,大家讨论一下,要成为一个科学家应具备哪些素养。7)在利用电能以前,人类主要开发和利用了哪些能源?8)举出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的电的现象和用电的例子。9)根据你所了解的物理知识,说一说发电机、电动机、电灯泡的工作原理。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发明有留声机、电灯、电影摄影机、碱性电池等。1879 年,耐用炭丝灯泡。1866 年,西门子发明电机。三、汽车和飞机的问世学生阅读本目,想一想:1)汽车发明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从汽车发明到形成新兴的汽车工业,哪些科学家分别做出了什么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