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究与曲折。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2.过程与方法目标: 合作探讨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进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进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学习重点: 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学习难点: 苏联的解体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很强,是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曾经很大,占世界陆地面积六分之一,是当时世界版图最大的国家。从 1922 年成立到 1991 年解体,原先的超级大国如何轰然倒塌?【学习新课】一、赫鲁晓夫改革老师:斯大林去世后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进展的政治经济桎梏—斯大林模式。让学生回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让学生知道赫鲁晓夫之所以进行改革,是因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陈旧而僵化的模式,片面进展重工业使经济结构畸形。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也不能满足国家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它阻碍了苏联的进展。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本 61 页的小字部分,让学生归纳:赫鲁晓夫改革实行的背景和内容。结果如何?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思考、小组沟通、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失败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的政治经济体制。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改革不彻底,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小修小补,而且赫鲁晓夫的改革急躁冒进,缺乏正确指导思想。过渡: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进行一些改革。虽然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老师: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是怎样对苏联进行改革的呢?我们中国有历史学家曾经这样评价戈尔巴乔夫,说他是社会主义的大叛徒,你能从他改革的内容里找到依据吗?”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了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老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实质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戈尔巴乔夫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改革苏联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