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千克和克|冀教版 《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一、 说教材: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认识《千克和克》一课。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经历 1 千克和 1 克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新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 1 克和 1千克的关系; 难点是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三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有多重,现在我们来一起沟通一下吧! 生 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 130 克 生 2:一根火腿肠 40 克 生 3:一袋茶叶 400 克 生 4:一袋面粉 25 千克 1、 猜一猜: (1) 出示 2 包大小不一的物品。这是小红陪妈妈逛超市时买的两样食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学生凭直觉任意猜想) (2) 此时老师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学生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表示物品的轻重,用什么做单位?导出课题: 克(g)和千克(kg)。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推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轻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 3 步来实施: 第一步:认识克(g)。 1.掂一掂 ,感受 1 克。 老师拿出 1 枚 2 分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