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迈向电气时代说课稿一、说学情 授课的对象是重点中学初三的学生,他们的根底知识扎实,知识面广,表现欲望强烈,思维活泼,学习能力强。课堂上老师应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科技创新是世界近现代化开展的根本动力,资本主义开展那么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主流之一,而电气化时代是世界近代科技开展和资本主义开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认识世界近现代化的根本趋势及“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初中历史 9 下第 7 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包括?第 20 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和?第 21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两篇课文。?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历史开展的根本线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推动力,在继承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根底上,又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世界格局,促成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 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造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开展的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学好本课是学好下一课的前提,本课也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知道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重要标志。 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制造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制造对人类社会开展的影响。 3.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及作出卓越奉献的科学家和制造家。 4.理解科学技术开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拟电的制造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育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制造与使用对人类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育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培育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课后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培育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猎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5.通过分析和认识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的异同,学会比拟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 6.通过介绍中国飞机设计师冯如的成就,掌握古今、中外贯穿联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