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适切运用的有效教学讨论》结题报告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一、课题讨论的背景(一)讨论背景1、现代化社会人才素养的需要。随着人类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学校教育是极大的挑战。我们关注到未来人才的竞争首先表现为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学习工作将逐步取代纸张化的原始形式。加强老师与学生这方面的意识与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可持续进展、学生拥有更大潜力的一个必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紧紧跟上时代进展的步伐,努力为培育新型的人才做好积极有效的准备。2、课堂教学现状改善的需要。当前影响学科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手段单一,不能适应小学生认知形式的心理需求,也不能解决教材文本的直观生动的呈现,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无法抗拒地推到了我们面前,不是围观与等待,而是选择探究和挑战。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以及常用的媒体设备的课堂教学相比,学校现有的教学媒体能带来什么?怎样的教学内容使用这一技术能更好地超越传统课堂,更好地体现它的优越性?技术的运用,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带着这样的思考,各老师应当主动聚焦到适合的教学工具小软件的运用讨论上来。3、学校教育科研持续进展的需要。我校是江苏省实验小学,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市现代教育技术先进集体。进入新世纪以来,课题讨论成为学校可持续进展的动力,所取得的讨论成果丰实。先后完成省级课题《优化学习心理培育创新能力》课题讨论,《基于因素分析的学科有效教学改进策略的行动讨论》等立项课题。随着硬软件实力的不断提高,课题组 10 多年来在全国、省、市发表、获奖论文千余篇,被收录在各类论文集中。每年都承担多节区级及以上讨论课、参赛课, 在此期间,同步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市级课题讨论。根据教育现代化的进展,我校电教装备逐渐改善,原有课题也需要与时俱进,向前推动,因此生成了本课题的讨论,以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的可持续进展。(二)课题讨论的价值与意义1、理论意义。信息技术与有效教学的整合,不仅与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有关联,又与教学行为、教学绩效高度相关,更与学生的进展密切相关。我们开展这项讨论,有利于拓展和丰富教育理论讨论,为有效教学理论的充实提供实证性资料。2、实践意义。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强调学生素养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