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论文 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化现象在我国体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比较普遍 , 严重的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的进展。为了不断推动学校体育的进展 ,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进展 , 广阔体育工作者从影响教学活动的各方面因素入手 , 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探究。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 重新审视和评价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教学活动 , 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因而 , 体育教学模式不仅要反映一般教学模式的特性 , 还要体现出体育教学活动的特别性。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 , 毛振明博士在 “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讨论 ”一文中指出体育教学模式是 “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 , 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 , 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 ”。其中教学过程结构是支撑教学模式的 “骨骼 ”; 教学方法体系是填充教学过程的 “肌肉 ”; 而教学思想则是内含在 “骨骼 ”与 “肌肉 ”中 , 并起到协调和指挥作用的 “神经 ”, 这非常形象的说明了构成体育教学模式的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这样的定义: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 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形成的法律规范化教学程序 , 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群体和教材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不同的模式产生于不同的教学环境并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环境 , 因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二、体育教学模式讨论现状 1988 年以前 , 我国的讨论者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讨论多借助于体育教学方法这一术语。学者刘绍增全面介绍了十几种体育教学法 , 其教学法含义与教学模式基本相同 , 此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讨论越来越多 , 其中既有理论思考 , 也有实践探究。吴志超的 《布卢姆 “掌握学习 ”与体育教学 》, 讨论探讨了布卢姆 “掌握学习 ”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北京体育大学钟秉枢运用程序教学模式进行排球教学的讨论; 李杰凯运用发现教学模式对篮球普修教学进行了讨论; 张洪潭在 1996 年发表的 “体育教学模式之讨论 ”一文中 , 分析考证了程序教学 , 学导教学 , 发现教学以及掌握学习等几种经典教学模式引入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 提出了 “系列教学模式 ”的基本思想; 毛振明教授从 1999 年起系统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