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摇篮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 《摇篮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上课铃响后学生起立,师生用音乐相互问好:1=C 2/4 1 2 3 4│5 ─│ 5 4 32│ 1─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你好!【设计意图:把常规但枯燥的师生问好用音乐来代替,既组织了课堂,又做了简短的发声练习,体现了声乐课特色,一举两得。】二.创设情境师:这是一个夏天的夜晚,一阵阵凉爽的微风驱散了白天的余热,大地一片寂静,蟋蟀躲在草丛里唱着优美动听的歌儿,池塘里传来阵阵蛙鸣···一切都是那样的安详宁静。突然,“轰隆”一声巨响,打破了这夏夜的宁静,同时,也吓哭了一个小宝宝。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怎样才能让这个小宝宝不再哭泣,宁静下来呢?师提问学生,最后得到最佳答案:唱首歌哄他入睡。【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良好的音乐氛围中,并引入正题。】二、欣赏与感受1、师:大家的提议太棒了,那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做《摇篮曲》,请大家欣赏一下。2,师播放歌曲后提问歌曲的特点,从旋律,情绪,速度,力度和节奏五个方面引导大家去感受音乐的特点。继而引出“摇篮曲”这个音乐体裁及特点。3,再次倾听歌曲,欣赏时师引导大家划三拍子的指挥图示,并小声跟着哼唱歌曲旋律。欣赏后请同学们标出小节数,并简介歌曲的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4,简介作者德国作曲家钢琴家勃拉姆斯。【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充分发挥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绪,把握歌曲风格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新课学习(展示歌曲)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2、师弹琴,让学生轻声用“啦”哼唱《摇篮曲》旋律。【设计意图: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欣赏,让学生直接感受、体验母爱情感。】3、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纳听唱法学唱《摇篮曲》【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4.老师呈现乐谱,学生思考:歌曲有几个乐句?应该在哪换气?引导学生标出换气口,引导学生在唱谱时注意吸气和换气。5.老师强调在八度大跳处,找发声练习中的感觉用气息支持声音。单独教唱八度大跳处旋律。6.感受弱起的作用并唱好装饰音。7.在演唱中强调把握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情绪。【设计意图:初步唱会歌曲,注意演唱的呼吸,把握歌曲速度、力度及情绪。】师:这首歌曲,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