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龙 江 省 漠 河 县 高 级 中 学 2014 高 中 语 文 《 故 都 的秋 》 ( 第 一 课 时 ) 导 学 案 新 人 教 版 必 修 2【学习目标】1 、了解作者在描写故都景象时突出“清”、“静”、“悲凉”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2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自然景物的客观色彩和作者内心世界的主观色彩巧妙融合的艺术手法。3 、学习对比、前后呼应的写法。【重点重点、难点】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课时安排】两课时【自学指导】1 、收集并背诵经典写“秋”的古诗词,每组选两句你最喜欢的推荐给班级,并说明推荐理由。 2 、给各个自然段加注序号。 3 、在作者的笔下,“故都的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在文章中勾划出来。 4 、画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和各段中表现色彩、声音的词语。 5 、文章是通过对哪些景物的描绘来表现“故都的秋”的特点的?试着给各段景物描写添加一个小标题。课前预习:一、自读作者信息,识记划线内容。 郁达夫( 1896-1945 ),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 家、散文家。 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曾赴日本留学,与郭沫若等发起创造社。1921 年 7 月第一部小 说集《沉沦》 问世, 产生巨大的影响。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岛坚持抗战。1945年9 月被日本宪兵杀害。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 弱女子》等 ,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 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