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能一、素质教育目标(二)能力训练点1.正确理解功和能之间区别和联系。2.从能量及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解决有关问题。(三)德育渗透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的态度,从功 能角度探索,研究,发现自然规律,并运用它服务于全人类。(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学习对实例的列举和实验的操作,把学习欣赏科学成果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二、学法引导1.组织学生列举、涉及功与能的现象并做初步讨论。2.通过讨论和实验演示来归纳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3.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做功来量度2.难点 在具体的物理现象中能确认具体能量的转化情况,能用做功来定量地反映这种转化. 3.疑点 功是能吗?功可以转化为能吗?能转化过程中一定要做功吗?做功的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转化吗? 4.解决办法 (1)联系实际,观察生活生产中的能量转化现象,加深理解功能关系. (2)做好演示实验,直接感受能量的转化过程.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弹簧、钩码、走马灯、蜡烛、支架、能量转化录像.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对实例分析,设计相关问题. 2.学生通过讨论,观看实验和录像,并通过例题演练提高认识.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能的转化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要充分联系实际,针对具体的能的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确切理解功能关系,把对能量转化的分析作 为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新课】 初中同学学过功和能的一些知识,对功和能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并能 定性地分析某些物理现象,前二节我们较深入地探讨了功的概念、功的计算,现在将进一步研究能的基本知识以及功和能的关系. 1.能的概念 (1)能的定义: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就具有能 由学生举出自然界中具有能量的物体的实例,如流动的河水,飞行的子弹,自由下落的重物,压缩的弹簧,燃烧的焰火,高压的气体…… (2)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 演示:弹簧吊挂物体,一端固定在铁架上,用力下拉物体,使弹簧伸长后释放,物体将向上运动,弹簧对物体做功,说明形变的弹簧有能量,此能量叫弹性势能. 演示:点燃走马灯的蜡烛后,灯的一部分旋转起来,这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