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光的干涉 02 教案光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困绕了科学家们很长的时间。从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看,光很象是一种弹性良好的粒子流(用惯性、动量守恒解释)。而且,从光的折射方面考察,它和粒子之间似乎也有某种共性(譬如,网球往水中的折射,也会满足一个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恒量的规律),因此,十七世纪,人们提出光是实物粒子流(粒子足够小、弹性足够好),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是牛顿。但是,光在传播时,也有一些用微粒说不能解释的现象,如衍射、干涉、偏振等。这些都是波动的典型特征。于是,十七世纪中叶,就已经出现了光是一种波的学说,坚持波动说的典型物理学家是(荷兰)惠更斯。一方面由于惠更斯的波动说确实存在缺陷(解释直进、在真空中传播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牛顿在十七~十八世纪形成的泰斗地位——虽然没有足够的理由表明牛顿是微粒说的顽固坚持者(事实上,牛顿本人就在 1675 年做了牛顿环的实验,并提出了“波具有周期性”的观点)——但微粒说一度占据了上风。甚至在整个十八世纪,波动说没有实质性地得到发展。到十九世纪,人们对于光的本性研究的手段更先进了,电磁场的理论也逐渐成熟。因此,在 60 年代,光的电磁波说被推了出来,它的代表物理学家是麦克斯维。由于麦克斯维的电磁波说和惠更斯的以太(弹性)波学说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解释各种光学现象时也非常成功,因此,人们一度认为它已经足够完美了。但是,到十九世纪末,人们发现了光电效应,这使光的电磁波说遇到了空前的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光的能量子说(光子说)应运而生,它的代表物理学家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并不意味着电磁波说倒退到牛顿的微粒说(因为量子和弹性微粒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由于光子说主要是偏重于解释光的能量传递方面的特征,实质上并没有否定光的电磁波学说(基于光的传播方向得出结论)。光究竟是什么?现在的权威性观点是:量子性和波动性都是光的属性之一,只是在某些条件下,某一个属性表现比较抢眼一些;光是波动和粒子运动的矛盾统一体,这就是所谓的波粒二象性。而本章,我们主要介绍光的波动属性,以及相关的物理史实。第二十章 光的波动性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听到光是一种电磁波的说法,但要接受这个观点,必须基于物理事实的总结。这是实现本章学习目的的基本手段。而且,本章的实验大多数都是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能够做成的,大家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思考,必要的时候,我们还要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