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 2014 高中物理 3.3 摩擦力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1一、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学习有关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及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为以后分析物体受力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2.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2.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三、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 F=μFN。2.难点是学生有初中的知识,往往误认为压力 FN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必须 指出只有当两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动时,压力 FN的大小才跟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3.在教学中要强调摩擦力有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性质。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更加抽象,弹力和摩擦力都属于被动力,其产生有条件,但是完全根 据条件进行判断有时是很麻烦的,尤其是摩擦力的方向的判断,以后学习了牛顿定律会根据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就简单些了,本节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举例子,尤其是要做好演示实验,并及时进行反馈练习。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六、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器材、学案和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做学案,提出自己预习中的疑惑七、课时安排:2 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对于每一种力我们都要掌握它产生的条件,会计算力的大小,能判断力的方向。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两种力:重力和弹力。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种力——摩擦力。在这三种力中摩擦力较难掌握。(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静摩擦力演示实验:当定滑轮的绳子下端悬挂 50g 砝码时,物块保持静止状态。提出问题:物块静止,它受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