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知识点_第1页
1/5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知识点_第2页
2/5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知识点_第3页
3/5
历史七班级上册第十四课学问点 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照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将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下面是我整理的历史七班级上册第十四课学问点,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历史七班级上册第十四课学问点 学问要点]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秦汉时,匈奴壮大,常常袭扰掠夺汉境财物。 (2)匈奴首领称为“单于〞 2、汉朝对匈奴的政策 和:西汉初期、国力贫弱、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 战: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的骑兵队伍,开头对匈奴实行大规模还击,夺取了河套及河西走廊地区。 3、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4、昭君出塞 (1)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同西汉订立友好盟约。 (2)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恳求和亲。 (3)王昭君请嫁匈奴。 (4)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和亲,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沟通做出了重大奉献。 【重点考点】 1。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转变的缘由是什么? 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让步和亲政策,到汉武帝时期那么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还击,这种政策的转变自然与汉武帝的雄才或许有关,但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转变。由于国力的强盛与否是确定战斗胜败的物质根底。假设不是国力强盛,汉武帝不行能屡次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并取得战斗 的成功。 2。比较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 西汉初年的和亲,是在匈强汉弱形势下的妥协政策,是被迫的。昭君出塞是西汉政府善意的民族政策,团结各民族是目的,无论从政府还是本人来讲,都是主动的。 [重点考点】 1. 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表如今哪些方面? 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心集权;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心;军事上还击匈奴;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统一蒙古高原的少数民族首领是(冒顿)单于。 3. 汉武帝时还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及河西走廊)地区。 4.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还击匈奴。 5(汉元帝)时,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归汉,与汉和亲。 6.昭君和亲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沟通做出了重大奉献。) 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外乡的疆域。 中国最终一个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最终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知识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