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构建模式 【摘要】 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下,《课改纲要》在论述老师培育学生时用了“指导”、“引导”、“创设”等一系列关键词,一方面是对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主导作用的充肯定,另一方面也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下,我校全面推行了生本教育下的学案教学模式,走特色办学之路,老师更新理念、增强能力、勇于实践、勤于探究,焕发学校风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和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从实施“生本教育”的具体做法和注意的问题等两个方面探讨了对优化课堂教学的思考,以期培育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词】 生本教育 合作 主体 引导 和谐 进展 “生本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师本教育”而创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传统的 “师本教育”侧重“老师教,学生学老师问,学生答;老师示题,学生练习”,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育;要求老师有“满桶水”,不愁学生“小碗水”不满。老师为了“应考”,往往采纳“填鸭式”与“题海战术”,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器”,思维始终处于抑制状态,不利于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及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生本教育”提倡“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明确教学中老师、学生的地位,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引导学生较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对当代中学生提出的知识、能力及智能的进展要求。我校自 2025 年以来,各个学科积极推行“生本教育”,两年的实践,收获颇大,在此,本人谈谈自己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具体做法㈠、提出问题,引发求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因而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求知欲成为调动学生主动性的起点。在教学中,老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有效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设疑于教材的重点、难点,激发和引导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同时培育学生制造性思维能力的导学问题。如讲授必修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内容时,我做了一些问题的精心设计: ①地震发生时不要站在大树下,户外的树木可能会被连根拔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吸引学生)②地球内部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