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地学生生活环境的化学教学讨论基于本地学生生活环境的化学教学讨论 摘要: 化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 服务于社会生活,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化学知识与社会的联系, 对学生学好化学知识, 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化学, 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体现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学的要求; 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渐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 分析并解决当今一系列社会问题。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兴趣; 课外探究;社会责任感;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进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能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1]。可见,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把生活和化学加以联系,从生活中学习化学,可以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知识变得具体而亲切。有讨论发现,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知识的联系有近95%的学生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只占 5%[2],说明我们必须加强这类知识的教学。那么,怎样把化学知识的教学与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呢? 1.从一次性餐具出发进行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生活经验对于学生是“可信”和“亲切”的,只有这样的情景,学生才能充分信任并有热情, 而初中化学内容的展开恰好是从生活中常见而又重要的事物开始的。因此,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展开探究,不但老师教得轻松,而且会使学生因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习化学的兴趣自然能得到有效的激发。我校师生一共 2000 多,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在学校吃饭,垃圾中一次性饭盒、方便面盒很多。虽然学校在这方面三令五申,禁止使用,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生还是的偷偷使用。针对这一现象,我对学生提出了问题: 问题情境 1:你用过一次性筷子、饭盒、方便面盒吗?多媒体上打出形形色色的一次性饭盒、方便面盒。 生(几乎全班):用过。 问:那你知道不知道国家是禁止使用一次性饭盒,不提倡使用方便面桶吗? 生(几乎全班):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