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审题能力及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大都可以很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但在实际操作和解题时,却不尽如人意。很多时候学生做错题不能光归结为不认真、不会,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不会读题审题,没有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就去盲目解题。审题,即看清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述的意思。审题过程是挖掘信息的过程,也是迁移信息的过程,它是对问题所含信息的提取、组合、加工和表达的过程只有通过细心、认真的观察,抓住关键的信息,方能认识问题的本质,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数学教学中的审题就是要弄清题目内容和要求,看清数字和符号,理解题中图文列举的数量关系。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在小学阶段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成了我思考最多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理解题意的能力较差、审题不清的问题,为此我做了一些调查和讨论,力图通过培育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来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讨论作一归纳。一、读题时一目十行——养成指读两遍的习惯出现的问题:学生求成心切,读题速度很快,常常一目十行地将题目要求扫视一遍,然后凭借着已有解题经验或大概的印象开始做题。出现错误。解决的方法: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读题目要求时放慢速度,连读两遍,培育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读题是初步了解题意,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育审题能力的开始。读题时要培育学生反复、认真、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把题目读顺。通过读题,让学生正确地找出条件和问题,对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总括的了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老师把有文字的题目出示给学生时,必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老师要提醒学生认真认真,读准题意。要求在读题时用手指指着所读的部分,手眼合一。实践的效果:今年,我所任教的是二年级,正是强化培育各种学习习惯的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在宝贵的40分钟里挤出时间,不论教学时间多么紧张,只要是做课堂练习题,都要求学生先指读题目要求两遍,再提笔答题。这样坚持了一学期的时间,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指读的好习惯,能将要求逐字逐句地过目、过指、过口、过心。现在学生因题目要求没有看清楚而造成的差错较初开学时已明显减少。二、题意不能理解透彻——养成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