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导学案【学习目标】1. 文化的内涵与形式。2.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情境】1. 文化的内涵是什么?2. 文化的形式是什么?3.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什么?备 注4.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我的疑问】【自主探究】(2011 年安徽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1 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话题一 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课堂检测】1.广东老人爱“饮早茶”,东北老人爱“扭秧歌”,北京老人爱“侃大山”。这说明( )A.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B.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C.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D.老年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2.东晋画家顾恺之物《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3.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③ 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4.充满爱国激情、让人热血沸腾的《马赛曲》激励着法国人民奔赴前线;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如战斗的号角,鼓舞中华儿女团结抵御外敌。因为( ) A.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B.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5.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两者相互交融的是(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B.经济发展了文化就一定能够发展C.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6.中国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