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风向和风速》教案 一、教学分析:本课实践性非常强,是让学生在学会观察天气方法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制作观察工具,并用自己制作的观察工具记录天气情况。目的是培育学生动手能力,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 1 、在制作风向标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制作过程中培育学生合作互助的情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会制作简单的风向标,并会利用风向标观测天气。 一、教学重点:小组合作制作风向标。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课探究学习的过程为:“认识风向标——探究和制作——将探究结果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1、课堂伊始,采纳诗词和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实验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工合作、相互讨论。 教具准备 老师演示材料:课件,软木杆、卡纸、彩纸、钉子、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 (一)认识风向标。 首先用一首诗歌(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让学生猜谜语,引出“风”的概念,然后用一段视频加深学生对“风”的识。接着通过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每天刮什么风?”引出“风向”——也就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逆风时费劲,顺风时省劲等。风向是可以用仪器来测量的,这种仪器就叫风向标。)从而引出课题——《4、风向和风速》。然后,老师展示风向标,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讨论:它主要由几部分构成?各部分是什么样的?(认识风向标各部分时,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小组任知的基础上沟通总结风向标的主要构成部分。最后,老师可用一首儿歌(风向标,很简单,底座支架立下边,箭头箭尾风杆连,风向要看箭头端。)小结风向标的主要构成。老师简单解释人们一般按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风向要看箭头端”就是指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此时刮东风。指西北时,表示此时刮西北风。让学生背诵儿歌,然后,老师展示各种各样的风向仪。通过提问:同学们想亲手制作风向标吗?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从而引入对教学过程第二个环节的学习。 (二)制作风向标。这个环节分五步: 1、讲解示范。老师首先展示教科书中的制作方法,,边讲解边演示,以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制作活动。并强调这只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同学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设想,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