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育种( 一)杂交育种的目的和杂交优势 杂交是指 2 个或 2 个以上品种公、母牛的相互交配,是改良原始低产品种、创造新品种的重要手段。通过杂交可以丰富和扩大有机体的遗传基础,提高有机体的生活力,同时还可动摇其遗传基础,使后代的可塑性更大;如果再加以定向培育,就可使其沿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去发展。因此,当原有品种的体型外貌和(或)生产性能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时,就可采取杂交育种的方法,引用优良的外来品种,与当地的原始品种进行杂交,以期育成一个体型外貌好、生产性能高、又能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新品种。这就是杂交育种的目的。所以杂种牛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其生产性能比被改良的品种(母本)大大提高,甚至还要超过改良品种(父本)。杂交优势可能是由于下列遗传影响而造成的1. 显性——在许多位点上显性基因的积累。 品种(系)1 品种(系)2 Aabb × aaBB ↓ AaBb可以看出后代中有 2 个位点都有显性基因,但亲本只有一个位点有显性基因。2.超显性——杂合状态比纯合亲本任一方都更有价值。 品种(系)1 品种(系)2 CC × cc ↓ Cc3.上位——指不同基因对间或不同位点间的互作,或 1 个位点上的基因对另 1 位点上的基因的影响。 由于和以上相同的道理,有时杂交优势也可能是负值,就是说此时是杂交劣势。这意味着纯合性和加性基因效应比杂合性更加重要,因为前者永远不会是 0。 (二)配合力的测定 配合力就是若干品种(系)间产生杂交优势的程度。它分为—般配合力(c.c.)和特殊配合力(S.c.)。一般配合力是指某品种(系)和其他若干品种(系)杂交所获得的平均值。它产生于基因的加性效应,因为显性离差和上位离差在多种杂交组合中有正有负,所以在平均值中就互相抵消而只剩下加性效应了。特殊配合力是在若干互相交配的品种(系)中,某 2 个品种(系)或某 3 个(三杂交时)或某 4 个(双杂交时)品种(系)的杂交优势和亲代双方或曾祖父 3方或 4 方的一般配合力的平均值之恒的离差。它来自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即显性和上位效应。 (三)杂交的方法和方式 1.杂交方法 根据杂交后代生物学特性和经济利用价值,杂交方法分为品种间杂交和种间杂交两大类。(1)品种内杂交 即品系间的交配。例如,1 头和某品系成员无亲缘关系的公牛可以和该品系母牛交配一个世代,其后代又和该品系母牛交配一个世代,其后代又和该品系的共同祖先或共同祖先的近亲回交。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近交和改良品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