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 4 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课时诠释]判断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关系,是高考常考题型,一般从单一溶液、混合溶液和不同溶液三个角度进行考查,其中反应过程中不同阶段粒子浓度关系的判断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亮点。电离理论和水解理论是比较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的重要依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是判断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等量关系的重要依据,该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正确判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及其量的关系,以及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大小。该题型一般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能够很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复习备考中应特别关注。一、熟悉解题两大理论 构建思维基点1.电离理论(1)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产生的微粒都非常少,同时还要考虑水的电离,如氨水溶液中:NH3·H2O、NH、OH-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c(NH3·H2O)>c(OH-)>c(NH)。(2)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其主要是第一级电离(第一步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二步电离)。如在 H2S 溶液中:H2S、HS-、S2-、H+的浓度大小关系是 c(H2S)>c(H+)>c(HS-)>c(S2-)。2.水解理论(1)弱电解质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水解相互促进的情况除外),水解生成的微粒浓度很小,本身浓度减小的也很小,但由于水的电离,故水解后酸性溶液中 c(H+)或碱性溶液中 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如 NH4Cl 溶液中:NH、Cl-、NH3·H2O、H+的浓度大小关系是 c(Cl-)>c(NH)>c(H+)>c(NH3·H2O)。(2)多元弱酸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其主要是第一步水解(第一步水解程度远大于第 二 步 水 解 ) , 如 在 Na2CO3 溶 液 中 : CO 、 HCO 、 H2CO3 的 浓 度 大 小 关 系 应 是c(CO)>c(HCO)>c(H2CO3)。二、紧抓解题三大规律 明确等量关系1.电荷守恒规律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都是呈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如 NaHCO3溶液中存在着 Na+、H+、HCO、CO、OH-,存在如下关系:c(Na+)+c(H+)=c(HCO)+c(OH-)+2c(CO)。2.物料守恒规律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或电离,粒子种类有所变化,变成其他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 某种特定元素对应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 K2S 溶液中 S2-、HS-都能水解,故 S 原子以 S2-、HS-、H2S 三种形式存在,它们之间有如下守恒关系:c(K+)=2c(S2-)+2c(HS-)+2c(H2S)。3.质子守恒规律电解质溶液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