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以区域图、景观图、示意图和实际应用案例为切入点,考查昼夜长短及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及变化、四季变化及应用,侧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如 2018·全国卷Ⅰ·T10;2017·全国卷Ⅱ·T5;2017·全国卷Ⅲ·T10、11;2014·全国卷Ⅰ·T3等。1.区域认知:通过区域定位,推论区域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状况。2.综合思维: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并熟练运用其地理意义看季节变换。3.地理实践力:认真观察分析身边自然景物的变化,服务于生产、生活。知识点一|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地球公转特征探究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填写下列内容。(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2)周期:1 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3)速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 点近日点1 月初 最快B 点远日点7 月初最慢2.黄赤交角及影响读黄赤交角形成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1)黄赤交角的概念:A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 B 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具体如下图所示:1(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叫做回归年。(4)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个数据① 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② 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③ 黄赤交角的度数=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5)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其影响比较内容黄赤交角变化产生的影响变大变小太阳直射范围(即回归线纬度数、热带范围)变大变小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即极圈纬度数、寒带范围)变大(极圈纬度数变小)变小(极圈纬度数变大)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变化幅度增大变化幅度减小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变化幅度增大变化幅度减小季节的更替更加明显趋于不明显◎考法 1 结合二十四节气考查地球公转特征1.(2015·重庆高考)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 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 )A.15° B.105°C.195°D.285°C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 360°,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恒星年,全年为 24 个节气,每个节气地球绕行约 15°。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0°,春分日至寒露日为 13 个节气,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