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1 放大镜① 放大镜是( 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 放大物体图像 )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② (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③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透明 )和( 中间较厚 )。④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 镜片的凸度 )有关,放大镜( 凸起程度越大 ),( 放大倍数也越大 ),( 球形 )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 最大)。⑤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 放大 )功能。⑥ 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① 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 肉眼 )观察不到的( 细节)。② 通过( 放大镜 )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 复眼 );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③ 科学讨论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 )就是它们的( 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 灵敏 )得多。3 放大镜下的晶体① (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 固体物质 )叫做( 晶体)。②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 固体物质 )都是( 晶体 )或由( 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 规则 )。4 怎样放得更大①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 有限 )的,两个( 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 图像放得更大 ),这就是( 早期 )的显微镜。② ( 放大镜)和( 显微镜 )的发明拓宽了我们的( 视野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 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③ 荷兰生物学家( 列文虎克 )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 300 倍)的金属结构的( 显微镜 ),用它发现了( 微生物)。④ (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微观世界 )。⑤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 电子显微镜 )和( 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 200 万倍)。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① 洋葱表皮是由( 细胞 )构成的。② 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 细胞 )结构。③ 物体必须制成( 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 精细结构 )。④ 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 目镜 )、(调节旋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