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沟通课《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与反思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新选入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的是2025 年 5 月 12 日发生在四川汶川 8.0 级特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他的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文章编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这个主题单元,我认为非常的好,是歌颂爱岗敬业伟大精神的优秀作品,赞颂了谭千秋老师的高尚的师德和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学情分析 就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难点应该是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以及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目标 1、 认识“坍、攸”2 个生字;会写“谭、墟”等 9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废墟、坍塌”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体会谭千秋老师在生死攸关的时刻,用自己的臂膀护住学生,英勇救下四名学生的高尚师德和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难点: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一、 导入二、初读课文。三、精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述课文内容。二、继续精读课文。三、练习巩固四、总结拓展 一、导入谈话,播放有关地震时的图片或影像。二、1、引导学生沟通预习情况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4、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三、1、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提示地震前:地震时:地震后:第二课时一、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内容。二、1、指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四、总结拓展,布置课后作业。 一、学生进入情境,走进课堂。二、1、学生沟通对生字新词的读法。 2、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3、学生朗诵课文。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1、画出课文中的语言与动作描写的句子。2、找出最能体现谭千秋老师舍己救人的语言和动作。(讲“人生的价值”)(语言:快跑……快……)(动作:拉 撑 护住)第二课时一、学生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内容。二、1、画出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忽然,课桌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