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教材上册“观察物体”第90、91 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推断观察者的位置。 2、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推断观察者的位置。 3、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进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会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词语描述物体位置的基础上安排的。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了实际观察自己熟悉的物体,如玩具猴、教室、学校、小汽车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学生很容易体会站在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并不相同,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同时,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出讨论问题并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可供观察的材料,让他们通过亲自的观察体验自己得出问题的结论,从而深刻地理解了要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才能了解物体全貌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小朋友你们喜爱原文听故事吗?今日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老师播放视频,生看完。 师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绳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沟通。 揭题:今日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认真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练习“想想做做”第 1 题。 哪张照片是在学校里面拍的?哪张照片是在外面拍的? 相互沟通,说出自己推断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