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S 版第八册《滥竽充数》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 1.认识“竽、郭、腮、彻、械”等 5 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 10 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理解能力比较薄弱,不懂得抓重点词语,深化理解课文内容,对似懂非懂的字词轻易放过,字词功底不扎实。这对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障碍。本班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对新奇、感兴趣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课文短小,一读就懂,寓深刻启示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富有情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和探究欲望,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加认知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竽、郭、腮、彻、械”等 5 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 10 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在理解寓意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语,深化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道理。 教学难点:抓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悟人物形象。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今日,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看谁能把这个动画片的内容讲一讲。(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日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生生间解决。(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2、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三、理解课文 1、下面我们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里面。 2、找句。课文中哪句话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出示重点句: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学生齐读)(点击:混) 3、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团队活动,气泡图记录混之前的表现,混的情况,混的结果等思维轨迹) 四、引领提升 1、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小组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