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过秦论教学设计列举参考语文过秦论教学设计列举参考一【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主张“施仁义”的进步意义局限性。(难点) 2、了解先进行论证,然后得出结论以及运用对偶、排比的写作方法。 3、掌握一些常用的多义词,疏通文意。(重点)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的生平概况和他写作本文的目的; 2、了解秦国日益强盛的情况;译析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解题(板书课题及作者) 贾谊(前 200~前 168),西汉洛阳人,年青时就有才名,经人荐举,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一年后,升至太中大夫。他学识渊博,很有理想,曾针对时弊提出了一套改革政治、法律的主张,但遭到了守旧的贵族和大臣们的打击和诬陷,被迁为长沙王太傅深为忧伤愤懑,四年后改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自伤未尽大夫之责,常常哭泣,以至郁郁而死,年仅 33 岁。 后人辑他的文章为《贾长沙集》,另《新书》十卷。 贾谊是汉代杰出的政论家。他在政治上强调要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巩固中央政权,全力抗击匈奴的侵扰,主张重视农耕以充裕民食。 二、生朗读一、二段,正音 三、译析一、二段,理解文意 1、始强: 条件: 地利──据、拥。 人和──君臣固守。 政策: 内政──务、修。 外交──外、斗。 2、日强: 文治──蒙故业,因遗策。 武功──四方攻伐。 六国──合纵缔交、九国不进。 结果──纵散约败、割地赂秦。 第二、三课时 〖教学要点〗 译析三至五段;总结课文;完成练习;背诵三至五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过秦论》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一句中“制”字后省略了什么?(之以) 3、注音: 崤逡笞隳镝牖 二、讲析三、四、五段(方法:读、讲、背) 1、始强。 2、日强。 3、极盛: 外交──执、御,百越俯首、北却匈奴。 内政──执、鞭,隳城杀杰、废道焚书。 4、灭亡: 陈涉: 人力──疲弊数百。 出身──贫苦农民。 才能──不及中人。 物力──斩木为兵。 结果──天下响应并起亡秦。 5、亡因: 秦: 国力──非弱。 余威──震于殊俗。 地利──自若。 昔──序八州。 今──七庙隳。 陈涉(与六国比较): 地位──非尊(不可同年而语)。 武器──非銛。 实力──非抗。 战术──非及。 结论: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三、总结多义词 1、制: 制其兵:控制,统率 制其弊:_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