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取胜 暑假未雨绸缪_学习方法网 --------------------------------------- (function() { var s = "_" + Math.random().toString(36).slice(2); document.write('');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471254', container: s, size: '580,90', display: 'inlay-fix' }); })(); 语文高考取胜 暑假未雨绸缪 课内试题 逐年增加 语文教材可能在三门主课中较受冷落,学生们更加重视解题训练而忽视了对教材篇目的品读和领悟。针对这一情况,近几年的高考加强了课内篇目阅读理解的考察,同学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右上表是近两年高考语文上海卷“教考结合”试题的相关情况。 分析表格中统计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教考结合”的试题量总体上在逐步增加;从题型上看,此类试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集中在四个方面:熟悉课文内容、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写作手法、理解课文主旨。 要说明的是,表格中尚不包括课内文言实词、课内古诗文背诵以及教材附录等。 假期积累 零存整取 整个高中阶段的课内讲读课文有近百篇,假如全部等到高三阶段再进行整理复习,学生将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且难免挂一漏万。因此,利用高一、高二的假期来完成这一工作,既能及时复习、拾遗补缺,又能为高三阶段准备好系统的课内复习资料。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习惯选取整理复习资料的载体,如:A4 纸和透明插页文件夹。每篇课文的整理内容以一页以内为宜,务求简洁明了、要点突出。 每篇课文一般可以就以下三方面展开梳理总结: 1. 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2。主要写作手法,如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小说类的课文可就情节、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的手法作进一步分析整理; 3。文章主旨,可以是作者感情、观点等。 古诗文课文在文学文化常识和写作手法上内容相对较多,整理时要多多留意。 整理实例 活学活用 以下提供一个整理实例供同学们参考。限于篇幅,“写作手法”部分只列出手法的内容,同学们在整理时最好把各个手法的作用一并写出。 《种树郭橐驼传》(高一 一、 文学文化常识 1.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提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有《柳河东集》。 2. 文体: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散文。 二、 写作手法 1。类比: (1) 用种树须“顺天致性”的道理类比治民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