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应龙《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读华应龙《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我就是数学》是华应龙写的一本教育随笔,里面记载着的是他近十年来对教学课堂一些总结及感悟,把书分为“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生活感悟”六部份。书中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可以看出华老师是个充满智慧的学者,透过文字可以感受到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更加突显他对教育那份热情洋溢执着,更是我们老师学习的楷模。 华老师对教学的思考无处不在。在上“角的度量”时发明了的运用滑滑梯的课件教学,增加了可观性与趣味性,这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好题材,好的接入口!假如我是他的学生,我爱死了这样的数学老师,难怪有些学生不同意下课,有些听课老师没有听到下课铃响起。 令我印像深刻的还有华老师趣语言,他的语言非常风趣,他在书中这样描述:当借班上课,把学生的橡皮擦“借走”后,问学生们老师为什么要借他们的橡皮擦,学生回答了好多天真的答案,华老师说:就是为了让你没有橡皮用。这么平淡的话语里说明了华老师为人非常随和,平淡的话语里更是他对掌控课堂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其上课的一种课堂魅力。在《序》中,时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校长李烈写道:他极少专注于结果的成功与失败,却常常对过程的“意料之外”心生高兴。讨论,琢磨,废寝忘食,直至豁然开朗。这样的周而复始,塑造了小华的独特。 我要学习华老师对教育的执着,“觉得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是件很踏实、很满意、很幸福的事”;更应该学习他对教育的释悟能力,他的“差错资源化”从“误到悟”确是给我一副良药,让我看到了自己教学的不足。“我就是数学!”能够说出这样的话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足的底气呢。以前,薛瑞萍老师曾一语惊人:“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在《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中看到这句话时,仿佛看到了薛老师的从容和自然。如今,再次看到华应龙老师以《我就是数学》为书名的教学随笔集时,给人以震撼。“我就是数学”体现的是老师的大气,彰显的是老师的才气,散发的是老师的魅力。当一个人能够气定神闲说出一句“我就是......”的时候,我信任他就是......,我也同意看他就是......。 退钱、戴帽子上课及擦黑板等等的故事......一个个故事成就了一段段传奇。倘若这些事发生在别人身上,也许故事就只是口口相传徒留伤感的故事。但是,应了华老师“有之以为利”的追求与思维,所有的故事就都和数学结合在了一起,所有的故事都变成了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