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思考 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哲学部分有利于大学生了解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老师应当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内容通俗化、生活化,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和课下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个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它从宏观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的进展规律,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掌握情况也将影响到学生对教材后续部分的学习和理解。但由于这一部分的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度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概念理解不透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不足、口语化现象突出等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针对以上问题,老师在教学时就要让学生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气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哲学思维方式,从而奠定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 一、“多联系”———感受哲学的生活气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哲学部分涉及较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难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为此,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现实生活、自身实际的紧密联系。(一)联系现实生活。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总结,应当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不仅在于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在于其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进展真理的理论品质。因此,老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的内容时,不仅要将理论知识讲清楚,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概念和原理内容有感性的认识,还应当联系现实生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剖析现实问题,“省思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理性智慧”,感受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的鲜活生命力。比如,讲授辩证法中的“联系”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结合国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进展理念进行阐释,通过揭示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而联系的客观性要求人们从客观事物固有的联系出发去认识事物。因此,我们在进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二)联系学生专业实际。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