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第 13 讲 种群和群落[考纲热度]1.种群的特征Ⅰ(5 年 16 考)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5 年 12 考)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5 年 23 考) 4.群落的演替Ⅰ(5 年 8 考) [诊断知识盲点]1.养鸡场散养的蛋鸡是一个种群。(×)2.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3.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根据年龄组成的不同可以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4.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性别比例往往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5.自然界中存在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假如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6.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增长呈“J”型。(√)7.在“S”型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不变。(×)8.自然界中生活的种群,食物、空间等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最终使种群呈“S”型增长。(√)9.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10.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在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 K 值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11.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12.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13.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包括生物种群特征。(×)14.森林群落有垂直结构,草原群落没有垂直结构。(×)15.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16.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是决定群落水平结构的重要因素。(√)17.群落演替是指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18.假如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演替形成森林。(×)19.群落演替的原因有竞争、环境改变等。(√)20.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生物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二轮复习 生物第 1 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高考领航]1.(2025·高考全国甲卷)假如采纳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