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届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三章 托物言志【高考金脉】真题一:【2025 年高考新课标 II 卷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 分)【答案】运用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描述,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行。【解析】答出手法——烘托和渲染,得 2 分,能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给 3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可酌情给分。题干已经明确是咏梅诗,而诗歌除了开头点到“几树梅”之外,就没有在正面写梅,而是极力描写梅生长的环境,述说诗人惆怅之情,因此明显是烘托渲染的手法。但假如考生答侧面描写等并能自圆其说,也应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能力。9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 分)【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掘金技巧】山川河岳、花鸟草虫,都可成为诗人借助的对象。作者一般要描述所借助事物的突出特点而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这种突出特点之中,可以说,作者的志,就在物的特点与作者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予作者的心志。注意:1.托物言志的诗歌重在分析物象的特征,注意找到物象和情感之间的关系。2.托物言志诗歌往往伴随着对物象进行描述的手法,主要是正面的描写...